我必須先說,也許真的是我聽慣了Michael Crawford+Sarah Brightman的版本,以致於我不太能夠接受其他種的詮釋方式,仔細冷靜下來後,我覺得我應該試著接受更多種魅影,即使我的內心吶喊著「魅影不是這樣的啊──!」。
首先我必須先讚美這齣音樂劇的舞台效果。真是非凡!在換幕的時候簡直是不可思議地流暢。我覺得畫面切換得最棒的,分別是上半幕和下半幕的結尾。上半幕在營造魅影出現,而舞台上的人惶恐地議論紛紛的形象相當傳神,而當一個人被吊下來時,那種驚慌與音樂搭配得十分好。而在男女主角唱完All I Ask Of You之後,魅影搭乘著裝飾雕像從天而降,並悲痛地詛咒這對情人,接著歌劇院中的演員謝幕,吊燈砸下,場景結合得十分巧妙,也營造出視覺和聽覺上的高潮。
而下半幕最後,從The Point Of No Return開始到Down Once More,藉著大家陷入的惶恐把舞台上的道具收完(所以看似在逃跑其實是在收道具?),在短短的時間內,魅影的地下水道就又被展現出來,其快速讓我直呼怎麼可能?
除了換幕的快速流暢外,場景本身也相當精緻。私以為魅影的地下水道實在是很漂亮,那些燈光真的都營造地很像真正的燭光,而且舞台上的道具都非常講究,如女主角住的地方,桌上與牆上的擺設明明在出現一幕,卻仍這麼精細,讓我在看的時候深深地體會到預算的重要。(在參加繫上的戲劇大展時,我們的佈景實在是相當克難)
不過若是談到演技或是歌喉,嗯──幸好我已經承受過電影版的衝擊了,所以再糟我都能接受。但是,為什麼我覺得勞爾子爵唱得比電影還糟呢?他的聲音聽起來好薄,扁扁地缺乏厚度,那場All I Ask Of You一開始還好,但越後面越薄,在Down Once More中,他唱著Christin, forgive me的時候,竟然一點感情都沒有,既非祈求諒解,亦無恐懼,只是平板地唱出而已。這點我覺得甚至表現地比之前被我痛罵的電影版還要差。而且老實說,他的肢體動作一直讓我覺得很痞。
至於魅影,其實第一次對他的演出失望,是在上半幕最後。當時他用一種逼尖、壓抑的嗓音,暗自啜泣地唱著I give you my music,這讓我覺得──嗯,有點娘。不只如此,他讓我覺得與其是他覺得被背叛,還不如說是自尊破碎,同時自怨自艾地捧著碎掉的自尊怪別人為什麼要弄碎它;而當遠方傳來兩人對唱時,魅影竟然一邊搖頭一邊捂著耳朵?這不就是所謂的「我不要聽、我不要聽」嗎?太小孩子氣了吧?
而且越看到後面,就越覺得這個魅影太容易自怨自艾了,唱到連他媽媽都討厭他的臉時,聲音竟然是顫抖而破碎的。勞爾子爵趕到後,他動不動就暴怒嘶吼,讓我覺得──神精病。當然,魅影本來就心理變態,但不是這種類型。這位演員所演的魅影,私以為與其說是情感充沛,還不如說是情緒控制能力失調。
當然,這個演員的演出是一致的,所以我不能說是他演的不好,應該說是他所詮釋的魅影就是這個樣子。不過我必須說說我不喜歡的理由。在我的看法中,魅影其實並不是自怨自艾的人,在Michael Crawford所唱的版本中,當他提到他受盡欺侮,我感受到的不是他的自卑,而是對欺侮他的人的恨,以及對自己這張臉的恨。而且他並不是嘶吼的,他的憤怒和妒嫉都是非常精準地被唱出,讓我覺得他是壓抑、內斂,但卻情感豐富的。我覺得只有一個像這樣的角色,在得到女主角的吻後才會決定要放棄,因為──該怎麼說呢?他所做的一切壞事,就是出自於被背叛的怨恨,別人越不瞭解他、越遠離他,他又越恨,越要傷害別人;但他的心靈一但被諒解、照到一絲光明,他就會放下所有傷人的武器,因為他本來並不是這麼地壞。
但這次我看的版本,我只覺得這個魅影像是個小孩子搶著要玩具,玩具不給他他就鬧彆扭,然後為了洩忿把事情鬧大,並以童年創傷為由,強調這個玩具應該是他的。這樣的人,很難想像他最後到底是基於什麼理由放手的,我想這是我覺得這樣的魅影不好的原因。
放開我對魅影的評論,回到音樂劇本身。為什麼我會認為這是一齣八點檔呢?其實在前四分之三我還沒有這樣的感覺,一切都是從Down Once More開始的。除了魅影一直扭扭捏捏表現得像是「你為什麼不愛我!」之外,女主角也莫名其妙地超激動,一邊唱一邊丟婚紗(這不是很肥皂劇嗎),還在最後要吻魅影時很暴力地將魅影拉過來轉身強吻,魅影還被嚇到。我的天。這.還.罷.了,兩人還好萊鄔式「熱情相擁」起來,那之後魅影你是在震撼什麼?剛剛才這麼熱情耶。然後男主角唱得完全沒感情,像那些「放她走」、「原諒我」什麼的,如果唱得很有感情的話,其實也很感人,但唱得沒有感情,感覺上就像是廉價的愛情腳本,尤其是所有人的表現都很廉價的時候。我認為藝術必須有適當的內斂才行,八點檔之所以廉價,就是感情太容易被用沒感情(或是太暴力)的方式說出來,所以我覺得Down Once More被演得極為廉價,讓我有種「天啊我花了上千元來看這種東西」的感覺。
因為上述經驗(其實主要問題都發生在Dwon Once More),所以後來拍手就拍得很不甘願。花了上千元,竟然只是來看舞台換幕表演的,一點滿足感都沒有。就音樂本身來說,是相當豐富而有戲劇性的,但演員的演出卻通俗到將歌劇魅影降低成三角戀情肥皂劇的層次(有人可能會說本來就是三角戀,但劇情中有三角戀和以三角戀為主軸是不同的,沒有人會說歌劇魅影是個愛情故事吧?男女主角的相戀顯然並不是主軸。更何況,私以為歌劇魅影並不是普通的三角戀,女主角是一個戲劇象徵而不是真正的人,男主角更只是這個像徵的其中一個面向),導致缺乏藝術美感,我認為這是很令人遺憾的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