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瑟曲提到她在某處看到有人提出圖像比文字更適合人吸收,人類創造文字是創造了對人來說比較不適合的工具。在此我要幫文字辯護一下。不可否認,圖像影音比起文字,對人來說,能更加直覺地被認識,但是「直覺」是否意味著「優秀」?即,對人之認識而言,圖像影音是否優於文字?或更進一步來問,圖像影音是否能表達一切文字所能傳達之意象?這卻是個問題。大體上來說,我覺得文字有其不可取代性,這種不可取代性讓它不會劣於圖像影音。
第一、雖然圖像影音能傳達一些直接的印象,但關於人類內心的,如思考、反省,則不容易用圖象表達。以中文來說,轉注、假借,就是為了因應此種困難才發生的現象。譬如說,圖像影音要怎麼表達「思考」?「經驗」?「反省」?甚至非經驗的抽象概念,如,「存有」?
第二、文字能營造比圖像影音更大的想像空間,或者說,它能包含更大量的意象。圖像影音在傳達資訊上,是比文字更直接的,而語言文字對概念的指涉比較間接,具有模糊性(指涉範圍不精準)和歧異性(一詞多義),因此能容納更大量的意象。
譬如說,「金風玉露一相逢,勝卻人間無數」,這包含了多少意象?且不論圖像影響能某表達此一意象,作為感官印象,一旦呈現就是具體的,但文字的顯現結果最終只出現在腦海,此一不具體反而可能包含更大量的美感。
其他不可取代性暫且不說(因為懶,而且思考尚未完備,有心時再補),首先我要說明作為表音工具,文字跟語言是不可分的,在人類文明的進展中,人類面臨了思考突破經驗、表象的分界,形象化的表達(象形)已經不足以負荷人類對抽象概念的探求,但語言文字跨越了此一障礙。
影像形成於感官,抽象概念形成於思考,對於傳達思想來說,語言文字是比圖像更直接的,對於已經具抽象思考能力之人類來說,文字(語言)已是不可取代。而且我也不認為人類創造了什麼不適合的工具,只不是是舊工具不敷使用,新工具才產生而已。而且人類是很懶的生物,新玩具也許好玩,但不能一直玩的玩具就會被淘汰。如果一個工具能一直被使用下去,那除了它真的有用之外,沒有其他原因。
當然有人可能會說,如果一開始就沒有語言文字,人們就不會抽象思考。把一個小孩丟在島上不教他語言文字,他就不會抽象思考。既然人不一定會抽象思考,語言文字就不是必要的。
但是,如果一開始人就不會抽象思考,那現在我們也不應會抽象思考,人之所以會抽象思考,就表示人有此傾向。此一傾向,在各文明中都看得到,故不待辯。用把人丟在荒島上來說人不絕對進行抽象思考,只不過是以人類的有生之年,去看待發展緩慢的人類演化所提出的一偏之見。
不過,這並不表達文字較優,畢竟在感官領域中,圖像影音是更直接的。我向來認為,每種工具都有其適合的領域,沒有優劣之分。在此並沒有貶低影音圖像之意,只是為文字辯論耳耳。
追加
剛剛跟瑟曲討論,瑟曲提出如果語言就能進行抽像思考,那文字還是沒有必要性。因為文字主要是表音,同樣作為紀錄,錄音也可以辦到,那在審美之外,文字就沒有必要性。
對此我的想法是,作為一個工具,在現代科技的環境下,文字紀錄還是有錄音無法取代的部分。原因有二:
第一、文字的記錄與閱讀本身,就比錄音與播放來得輕便。文字這種東西,是可以隨記隨看的,就好像,你可以把怕忘了的東西都記在紙上,或把想法隨手抄在紙上。但錄音就沒有這麼方便,就算隨時可以錄音,那能這麼方便地隨時播放嗎?像是備忘錄可以用便利貼貼在牆上,需要的時候看一下就好,錄音能這麼方便嗎?就算能,也有以下的問題。
第二、聲音傳遞的時間比閱讀吸收所需的時間長。這應不待辯,但不只如此,一個小時長的錄音,要檢索所要的內容,其麻煩程度遠勝於幾萬字的文字查閱(同樣在「大約知道在什麼位置的前提下」)。尤其在數位化的時代,文字查詢只會更方便,不會更難。
簡單來說,在輕便性與傳達、吸收之便利,文字在效益上都沒有較差。提出數位文字查詢應不算作弊的說法,因為就是數位化才讓錄音變得方便。除此之外,其實作為一個工具,文字還是相當有用。
如果沒有文字,單純以語言來傳達思想,那麼其實語言是很難幫助我們整理的。就好像上課、聊天,你可以一直講你的想法,但你很難整理它。而文字可以讓整理變得方便。我們不難想像利用錄音來整理會消耗更多的時間(一般來說,看的速度是比聽的速度快的),而且不如文字那樣輕便。這應不待辯,兩者實際做一下比較看看就知道。
因此,就算不論審美,在便利性、實用性上,文字還是有不可取代的部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