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/07/26

關於梶浦由記的尖.扁.細.薄

  梶浦的音樂最為人稱道的手法,同時也是最為人所垢病技倆,就是能輕易煽動情緒的合聲。為什麼既為人所稱道,但另一方面卻為人所垢病?原因就是太好認了,在不同的故事中,她的音樂不只是一下就能被認出來,甚至讓人覺得能交換使用。當然這樣的說法是有點太過誇張,因為仔細比較還是可以發現不同作品中細微的不同,然而,那終究是細微的。如此地風格化,會讓人覺得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,因為她並沒有為不同的世界觀充分發揮,所以令人垢病。可是,如果這是真的,那她為什麼這麼紅?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她的音樂?而且還有好多動畫來找她作曲?事實上,梶浦由紀所作之曲的真面目,就是擁有強大的劇情性,雖然在世界觀上空乏,但是可供劇情運用的部分,絕對足以彌補這項損失,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請她幫忙作曲。

  先用她所配作品的風格,來說明她的音樂到底為什麼會讓人垢病了。她的作品有科幻風,如駭客時空,有SF風的異域傳說二,有歡樂校園風的舞hime,有現代殺手故事的NOIR和殺手故事加超自然力量的MADLAX,有異世界的翼年代紀,除此之外還有我沒接觸過的武器種族傳說和水瓶座年代。以上,其故事在風格與世界觀之歧異自然是不在話下,難道說這些聽起來都差不多,而且能夠互相交換著使用?

  答案是,對。事實上,也不完全是這樣,但即使不是如此也差不多了。舉個例子來說,翼.年代紀的ship of fools用在駭客時空中有何不可?I talk to the rain用在MADLAX有何不可?駭客時空的Fake Wings可不可以用在NOIR的河邊?可不可以用在MADLAX的河邊?Aura可不可以用在NOIR?水瓶座年代的Zodiacal Sign用在MADLAX又如何?有沒有人覺得NOIR的Melodie和MADLAX的your place乍聽之下實在很像?好,這還是一些比較引人著目的,但梶浦一些比較慢的音樂,像是MADLAX的Elenore、to find your flower,NOIR的Lullaby,駭客時空的Das wandern,異域神兵二的Sakura #2這些音樂,到底聽起來有什麼不同?更別說那些不斷借屍還魂的電子樂了。

  當然,本來一個作品的音樂可以出現在另一個作品,是再自然不過的事,就像Fake Wings用來形容弗朗城的瑟依曲河,真是再美麗不過。不過這樣說吧,我們來看菅野的音樂,也用提材來區分好了,有現代誇張漫畫風的下妻物語,有超自然力量的地球少女,有科幻風的逆A剛彈,星際牛仔,攻殼機動隊,異世界風的狼雨,艾斯卡福隆,NHK介紹片用的中國十二億人的改革開放,清淡可愛的妖精圖鑑,能劇風的阿修羅城之瞳,還有其他如ブレンパワード、MACROSS PLUS、Song to fly、23時の音楽、水之女等等……好了,誰,能將其中任何一首,放到另一個作品去,然後說也很適合的?至少以我來說,我聽不出相似的部分。(註:我全都聽過喔)

  拿菅野來比梶浦確實是威脅太大了,這並不表示梶浦的成就不如菅野,誰能攻下最多人的心誰的成就大,但梶浦的創意顯然不如菅野,而且她專攻的是另一個層次,一個偷懶,但是有效,可以輕易攻入人心和市場的方法。

  這個方法就是將重點放在劇情的煽動性上。如果說菅野營造出來的是華麗、壯闊、宏大、深遠,那梶浦營造出來的就是激情、劇烈、緊張、深具時間感的場面。簡單地說,她專攻高潮用、或是具充分說明性的音樂,而且,效果奇佳。譬如說,CantaPer Me一響起,你放一個嬌弱的少女在畫面上,這個落差感就會給人無限的暇想,好!而同一個音樂,你放一個看起來像是海盜船長的女性,她根本不用說話就已經讓人知道她是怎樣的人,也好!當媛星一曲響起,你放一個男性,或是放一個女性,立刻就會給人不同的感覺,而且,都很貼切。貼切!怎麼會呢?這就是蒙太奇的奧義了啊!面無表情的少女放在墓邊和放在溫暖的房中,立刻就會有不同的詮釋,重點則在於主題夠明確。也就是說,梶浦根本不用在乎什麼世界觀嘛,她只要一味地去作深具感染力的音樂就好了。但是音樂要如何有強大的感染力?這就回到了我的主題:尖、扁、細、薄。

  所謂的尖、扁、細、薄,事實上就是小提琴意象。小提琴的聲音又尖又高,但什麼樣的情緒都可以處理,尤其是激情的,深情的。小提琴的音高,比起其他樂器,就是尖、扁、細、薄,同樣的旋律,交給中提琴、大提琴、木管、銅管,就是沒辦法如此第直接出色。梶浦在樂器特色和構成上,可以說是深明此理,雖然她用了不只一個樂器,但樂器各自細薄,彼此反差又相當明顯,因此立刻就能深入人心。與菅野不同,菅野的音樂是整個渾成一體,自然圓融,密不可分,但梶浦呢?她的樂器們除了享有同樣的節拍以外,其實並不力求相結合,反而彼此間保留了許多距離,所以Margalet和Madlax才能兩首丟到同一首變成we are one,極端的例子還有那首超不協調的「舞」(liminality)。除此之外,論到梶浦的合聲,也不太符合我們通常形容人聲的好聽的標準,但是作為樂器來說,卻因為有些粗糙尖細,反而能造成尖扁細薄之感,而梶浦更擅長用大量的電子樂,要不是叮叮噹噹的,不然就是尖銳刺耳,這些都是屬於尖扁細薄的類型。通常這樣的音樂聽起來會很吵,但梶浦卻能用其煽情的天份,將它們緊密地織在一起,達成絕妙的效果。

  梶浦的另一個絕招,就是對於主題的改編。因為梶浦音樂中優美的銳利,往往讓她的主題太過明顯而超出畫面,但也因為如此,所以觀眾能對主題印象深刻。這時,如果同一旋律出現讓人驚豔的轉變,那就更能刺激觀眾情緒了。如媛星的溫柔與目覚め的強烈;Obsession作為片頭能加深觀眾印象,而obsession str. Ver則充滿了述事性;Fake wings本是極為優美的音樂,但fake wings bitter sweet ver卻帶著詭異之氣;melody一曲在動畫的前幾集中一直出現,可視為主角二人的羈絆,而最後面臨羈絆終結的衝突,就出現了melody - salva nos ver,melody的人聲版,甚至還加進了其他主題;we are one是將Margalet和Madlax兩個不同的旋律同時演奏……等等,都突顯出梶浦重編主題的精妙之處。

  綜合以上,相信梶浦令人垢病,以及為何存在著這個缺點,但卻能這麼紅的原因,應該都相當明顯了。先不論音樂的深度,梶浦的因為在刺激性上絕對是足夠的,用電影來比喻的話,可以說是好萊塢這樣的水準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