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04/18

人格轉移殺人

這本書有意思,雖然看前面的時候心情一直很複雜,心想將人格說成形而上會不會太......未經考慮?之類的。沒有專門學過心理學的我也不太能對心理學那邊說什麼,不過其實將心理視為純粹的物理化學作用的人應該大有人在吧?別說心理學了,我們唸哲學的那些唯物論者......(下略五百字)

而且將他人視為客體,卻否定對自己這樣做,固然是人之常情,但和唯物立場並不相違背啊!道德上何者正確是另一回事就是了。還說人格轉移是實體化後再抽象化......喂喂喂抽象化不是這樣用的吧!?雖然是錯誤推論但請不要肯定錯誤用詞啊!

結果忍不住吐嘈起前面心理學和哲學不分的怪異狀況。

其實看完宮部美幸的書後再來看這本會很累,因為西澤保彥好囉嗦,而且外國人都不像外國人,看得好彆扭。但是故事本身是有趣的,一般的謀殺案是一個殺完過了一段時候後再殺第二個,沒想到本故事一下就全部殺光,而且因為人格交換一直在發生,所以我看得一直笑(很變態),連主角都抱怨怎麼可以換得這麼頻繁!想想看嘛,本來正在逃離兇手,咦?怎麼兇器在我手上?耶!我換到兇手的身體了!咦?我怎麼又再另一個地方?我原來的身體呢?兇手呢?咦?我怎麼再跑?媽呀我還在逃離兇手,現在我到底在哪個身體裡啊啊啊~~的這種感覺,這不是很好笑嗎?

其實看到人格轉換的部分我都在腦內快轉,直接放棄推理,因為懶得去記順序,懶得想誰是誰。不過我覺得作者的描寫方式會讓人看得更累,一般來說,我們稱為人的部分,其實是精神而不是肉體吧?也就是說,如果A在B的肉體中,其實我們會稱原來是B的物體為A,但這個故事中一直是用「肉體(精神)」的方式來稱呼,一點都不直覺!明明精神處於比較優位啊!

好啦,也許有其他人覺得直覺也說不定,但我覺得這是作者讓情況變得更混亂的陷阱!!!(小人之心)

下面有捏到本作和 Remember11,慎入。

其實在看到一半時,我就隱約猜到真兇是第七人格了,因為莫名其妙讓一個人死在上面,實在沒道理。事實上也是因為 rememner 11中就已經利用過類似的陷阱了,殺人的不是一直以來以為只有他們在人格交換的兩人,而是第三人格。

不過當時還沒有想到,如果有第七人加入到底會是誰,最簡單的問題是為何不會被發現?但其實仔細思考後就會發現她只能假裝成亞蘭,因為條件完全一樣。說起來那些 CIA,竟然沒有懷疑,到底如何在大家醒來前就確定是某人的?因為,都有人追上去殺人,回來後也不會在原來的位置吧?如果不知道原來的位置,順序不就亂了嗎?還是說只是巧合?不過 CIA 能這麼確定誰就是誰還是有點不合理就是了。

至於這故事的殺人動機──說真的真是超薄弱的,不過反正兇手都已經死了,也隨主角們怎麼說,說不定兇手有更複雜的動機也說不定。這邊一樣要罵 CIA,信誓旦旦地說絕對沒有人有殺那個日本女孩的動機,這樣說起來的話,一樣能推論出絕對沒有人有殺那個英國女人的動機啊!但事實上就是有人殺人了。總之 CIA 就是遜啦!要罵啦!丹尼是對的啦!牢房沒鎖還罷了,攝影機沒有!守衛沒有!這就是你們對國家機密的方式!

不過這個作品主要就是賣弄以為只有六人人格交換,但其實是七人的梗。所以動機、細節也不是很重要。只是推理的連續翻案還是蠻有意思的,不斷推翻之前的推理。雖然很可惜,多一個人加入人格交換的梗,在其他故事中已經看過了。(而且我覺得 Remember 11用來掩飾多一個人加入人格轉移的手法其實更高明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