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有趣的音樂,雖然第一印象是很清淡,但仔細想想我平常拿來形容清淡的音樂,其實都蠻「快樂」的,或者該說,那多半是具溫和、理性的純粹敘述,而清淡指的是音樂的形式,並不揉合著感情的成份。說來也怪,想起來,那些音樂其實在形式上也不怎麼單純,花樣還蠻多的,我猜在我的心目中清淡是有點跟理智或缺乏情緒畫上等號的。
不過這個音樂的情淡是富有感情的,不是那種激情,就算是,也是沉澱了,或已被悲傷沖淡了的。亞里斯多德在詩論中,提到悲劇有淨化的功能,這音樂聽起來就很像一種淨化後純淨、透明甚至安詳的激情,不知為何聽著聽著很容易平靜下來。這樣講可能不公平就是,因為我剛剛在聽吵得半死的 Rhapsody ,很可能什麼音樂都能讓我安靜下來,不過我中間曾轉戰了風之谷或一些法文歌,效果都不怎麼顯著。而 The Blue Notebooks 則讓我得到了悲劇的淨化感,我相信它必有優秀之處。
之前在 ptt 上面見有人將 Max Richter 跟 Philip Glass 的音樂作聯想,這倒是挺有道理的。因為 The Blue Notebooks 跟沙灘上的艾因斯坦真的頗有相似之處,在 Blue Notebooks 一曲中出現在背景的低語和打字聲,很像沙灘上的艾因斯坦的技巧,而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 後半段提琴聲轉折的部分,也很像是 Knee 5 中的背景旋律。不過沙灘上的艾因斯坦一直聽下去感覺會很煩,其中有幾首甚至感覺上不是拿來聽的,譬如說,誰可以告訴我那兩首「舞」是怎麼回事?一直聽真叫人有一種想要瘋掉的感覺。這種情況在 The Blue Notebooks 中就沒有,在我的感覺中,是可以單獨聽,但拿來工作當背景音樂聽也很適合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